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金通新闻
  

直击2019“海星”首都新机场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02   浏览:次   信息来源:金通网

 

 

    北京新机场最早规划于2000年代,当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尚能满足需求,因此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并未被提上日程。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旅客需求得到了一定缓解,新机场暂时被搁置。2010年后,首都机场客流量迅速上升,2014年达到8365万人次,稳居世界第二,航班趋于饱和,新机场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新机场位于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千米,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石家庄机场197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建设于此处可有效满足周边机场的需求,避免形成资源重复配置。对于北京方面,北京南城一直是落后地区,无论从资源上还是从经济上与北部城区差距甚远,新机场的建设将极大带动南城的经济。对于河北、天津方面,新机场将有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根据规划,北京新机场工程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 

 

    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2015年全面开工,并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转。截止2015年5月,拆迁文件均已下发给当地居民,搬迁过后,新机场在2015年9月全面动工。2015年9月22日,北京新机场从多个方案确定了“海星”设计方案。

 

    机场冠名的无形价值和影响力巨大,应该尽早明确北京新机场的中英文名称和相关标识。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目前来看,取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比较合适,作为地名,大兴是北京设立的第一个县;作为动词,有着引领京津冀一起振兴的美好寓意。

为什么是“海星”?

    2015年9月22日北京新机场意见征求会上,北京新机场从多个方案确定了“海星”设计方案。未来会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南航将作为主基地航空公司进驻北京新机场。那么,为什么会最终选定“海星”设计方案呢?

 

    “海星”方案由英国知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与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设计。扎哈·哈迪德工作室项目主管克里斯蒂亚诺·切卡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内的所有道路都会汇聚到位于航站楼中心位置的中央庭院,中央庭院是一个多层的公共空间。

 

    他表示,考虑到该机场将成为世界客流容量最大的机场,放射性的布局可以大幅度缩短乘客在转机时来往于不同登机口的距离,同时最小化乘客从机舱到路面交通或轨道交通的距离。

因此,六码头放射状设计是考虑到该机场将成为世界客流容量很大的机场。紧凑的结构和放射性的布局,可以减短乘客步行距离,最小化乘客从机舱到路面交通或轨道交通的距离,缩短乘客在转机时来往于不同登机口的距离。其次,该设计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机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流量和机型,进行配置上的调整。机场所占空间虽然很大,但是保证了它和乘客活动及体验的紧密关系。在新航站楼中,乘客可以跟着一系列结构设计,穿梭于各个相互连通的公共区域之间,而所有的线路最终都会交汇在可供世界各地乘客聚集的中央庭院。


南航为什么进驻北京新机场?

    首都机场由于空域资源区域饱和,近几年来航班数量、旅客吞吐量增长缓慢,不少航空公司希望入驻北京新机场来获得更多的时刻资源。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将作为主基地航空公司进驻北京新机场,9月15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南航股份公司签署《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建设框架协议》。南航集团总经理司献民在签约仪式上讲话称,南航近年来确立了建设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的目标,构建广州、北京南北呼应的“双枢纽”。

 

    为建设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构建南北呼应的“双枢纽”,南航2009年就已经启动北京新机场建设相关工作。其次,目前南航已在首都机场投入包括A380、A330等先进宽体客机在内的飞机58架,初步构建了完善的国内航线网络,为下一步立足新机场迈向国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者,在北京新机场投入使用的2019年,南航承诺将投放不少于100架飞机,并于2025年增加到150架飞机。

 

    除了南航,国航、东航、海航、春秋航空、河北航空等航空公司,也参加了8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的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方案意见征询会,这意味着至少有这6家航空公司入驻新机场。此外,由于新机场投入运营后,由中联航独家运营的南苑机场将停止使用,中联航将入驻新机场。邮政航空也成立了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北京新机场建设的重要性

 

    北京地铁新机场线在2015年开工,预计2019年与北京新机场同步投入使用。新机场线南起新机场北航站楼,北至草桥,线路全长43公里,共设3座车站,在草桥站与既有10号线及规划中的19号线换乘。地铁新机场线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将成为北京最快的地铁线路。

 

    北京新机场是一项世纪工程,是民航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工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是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持。北京首都机场和正在建设的北京新机场,就像北京和京津冀区域的两只强有力的翅膀,必将成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发展的“航空双引擎”。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迅速成长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这将对中国民航战略版图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会对世界各国机场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决定按照“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统筹考虑北京新机场建设、基地航空公司发展。

 

    当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时,各国奥运代表团将飞抵一个初步建成的世界级机场群,到访一个迅速成长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随着2019年北京新机场运行,中国将以京津冀民航“三市四场”为主,构建综合性复合型枢纽机场群。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世界级机场群总是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而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提出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

 

    目前,全球公认发展成熟的城市群主要包括五个: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北美五大湖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以东京为中心的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欧洲西北部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群相伴而生的是该地区的机场群,肯尼迪机场、纽瓦克机场、奥黑尔机场、羽田机场、成田机场、希斯罗机场、戴高乐机场等大家耳熟能详。

 

    中国是世界第二民航大国,首都机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机场管理集团。北京新机场将于2019年投入运行,从而将与北京首都机场一起,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航空双引擎”。首都机场集团具有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机场群的条件。

 

    同时,天津、石家庄机场迅猛发展。据悉,天津机场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13座城市候机楼,年底将达20座。石家庄机场积极构建机场集疏运综合体系,在冀中南投入运营异地城市候机楼11座,开通12条往返机场旅客直通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