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聚焦丨吴英策: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武器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次   信息来源:

 57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集“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就业推介会”“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2021中国航空旅游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第一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论坛”等活动于一体,即将在江西南昌隆重启幕。此次活动,奏响了民航强国主旋律,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谱写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篇章。

北京广慧金通推出《聚焦》主题栏目,定期推送一则专题采访,敬请关注!

1.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

 

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赛的内涵在不断变化,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大赛实现了教育走向实践,从实践又反哺教育的效果,真正做到了高质量人才培养。

 

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承办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长达 10 年之久,您有怎样的评价?对于今年的活动您有哪些期待?

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20多年来专注民航人才培养事业,坚持“人才共育、专业共建、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之路,面向产业和教育发展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造出被业内赞誉的“民航人才教育培养的领导品牌”。

 

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的承办单位,北京广慧金通携手大赛走过10个年头,今年又将迎来第11届,可以说这是一家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和很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今年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第57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采用1+1+4的模式,即一个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一个就业推介会、四个论坛。我相信会有很多的亮点和很多的特色在本届系列活动中展现,也相信经过双方更加深入的合作,产教融合系列活动将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在您眼中,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这些年的变化有哪些?哪些成果让人印象深刻?

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赛的内涵在不断变化,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也不断扩展,尤其是近些年参与高校层次在不断提升。这些变化和成果让我感觉到,大赛在育人环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据我所知,近10年来通过大赛飞向蓝天,走向民航领域各岗位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有的晋升为乘务长,有的从乘务长的岗位上回归教学。

 

教育走向实践,从实践又反哺教育,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因为空乘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而我们大赛恰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舞台,让空乘学子走上工作岗位,成长为乘务长,然后再回归教育,反哺教育,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有质量。

 

当前国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时代产教融合面临新挑战,需要赋予新内涵和新使命。您认为,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该如何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产教融合被国家摆在特别突出的战略地位,并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的高质量发展靠什么?有一个抓手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认为在新时代下,产教融合将更加有质量、更加有发展,因为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们一定要把产教和校企合作深化深入地开展,这是我们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一个有力武器。

 

不久前,发改委和教育部发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他们有哪些特点?这对未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有哪些指导?

第 57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校地聚合 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是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城市和高校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抓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输出、协同创新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构建城市与高校共建、共融、共享新机制。学会将发挥团结高校会员的资源优势和校企合作对接经验的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在调研编制城市与高校发展指数。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象牙塔走到了社会前沿,引领着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教育除了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外,还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作用,当然高等教育还有智库的作用,并且这个作用对国家的贡献也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我相信未来的产教融合范围是扩大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都是重要的发展内容,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产教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一定要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的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聚集,如此系列活动才会发挥更大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