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21   浏览:次   信息来源: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承办的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于7 月 26 日在廊坊市国安第一城盛大召开。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统一谋划。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对构建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政府领导、高校学者、企业代表等800 余人共同参会, 11 名专家发表致辞及主题演讲。本期,我们将推送来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在大会中的演讲。后续,还会陆续推出其余 5 名代表的发言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

640.jpg

武世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来到香河,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党的二十大对我国的教育提出新的定位、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就是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把建成教育强国列入2035 年我国发展目标,这个时间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了 15 年。我们教育必须发挥先导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的新的机制就是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可以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号角。

        5 月 29 号,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特别是建设教育强国是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和基础工程,还有教育提出六个一,是根本保障、根本任务、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布局、基础功能。我想四个是还有六个一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遵循。

        在这次重要讲话作出一个特别重要的论断,叫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所以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这里面我们正在推动的四新建设是相一体的。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我们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遵循。

        服务方面提出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情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我想,这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我们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的这样一个基本遵循。

        所以说,我们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基础支撑,而且要发挥龙头作用,更是一个先导性引领。而且以往都讲教育是慢变量、长变量,其实同样可以做成快变量,做成强变量,因为从现在到建成教育强国仅仅还有12 年时间,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仅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逻辑和规律,还要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以要发挥好我们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结合点的重要的作用,来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从高等教育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重要的标志,世界科学中心的更迭、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都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而且在历史进程中,我们也发现大国崛起的进程跟人力资源开发是相伴随,而且世界上的强国无一例外都是高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也是人才强国。从意大利到英国到法国到美国,这些主要科学中心和人才中心的迁移规律,跟高等教育转移的方向是高度融合的,所以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是教育强国必须是高等教育强国。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来看,世界高等教育扩张的速度在进一步的加快,从最开始的80 年只有 5000 万到现在 2.4 亿,我们国家在这个进程里面从 100 多万上升到 4000 多万。毛入学率 2000 年的时候,世界上是 19% ,我们国家只有 12% ,到 2020 年世界是 40% ,我们已经超过 54% ,当然最新的数据我们是 55.6% ,就是规模扩张的速度,特别是近 20 年,高等教育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在结构上来看,原来高等教育高地就是北美和欧洲,但是21 世纪的前 20 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东亚,东南亚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占比超过了 50% ,而北美和欧洲,原来的占比比较高,现在下降到 20% 左右,我们现在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区域,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是世界的制造中心,包括越南、印尼这样的我们都是如此,因为我们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所以,在这样整个全球的背景下,去年5 月份,联合国高等教育组织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了第三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了重塑高等教育的重大方向,这个会议它的主题就是超越极限,重塑高等教育新路径。所谓超越极限就是希望高等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产学之间的局限,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科技背景下,重塑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发展,党中央提出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这样的背景下,包括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我们要打破原来的路径依赖,要重塑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这里面包括我们的人才培养,包括科研等等。所以这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这些理念,也给中国高等教育强调了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高度契合的。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在近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2022 年高等教育总规模 4655 万,在学人数是世界第一,全世界超过 1000 万的国家只有三个,中国、印度和美国,中国 4600 多万,印度 3000 多万,美国不到 2000 万。而且我们的毛入学率增长非常快,我们 2000 年的时候毛入学率只有 12% ,还没有进入大众化阶段,到了 2019 年,我们首次突破 50% ,达到 51.6% ,进入普及化阶段。到去年达到 59.6% ,进入不断加速的普及化发展阶段。而且在学人数增长率达到 7.1% ,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在 200 个国家里面,有 75 个经济体进入普及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至少产生四个特征,第一是多样化,对人才评价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多样化的标准。第二是个性化,每个学生都在学生生涯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座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可以感觉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的学校现在正在招生,有的招几千人有的上万人,学生差异很大,如何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是我们的重点。还有一个学习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将成为每个人人生生涯中的基础教育,所以高等教育普及化为我们构建学习型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一个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管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原来我们一个学校几千人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小山坡,现在学校有几万人,相当于一个小政府,需要我们推进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所以我们现在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这是2017 首次提出, 2018 年写进中央文件, 2019 年 4 月启动大会, 2019 年写进高教 22 条, 2021 年总书记视察清华明确提出,这是层层递进,把各个学科的融合交叉再创新和产业紧密结合,融合起来,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四新建设,我们认为是我们中国高等教育,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我们高等教育全方位的改革,特别是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改革。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搞的四新建设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教育应答,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应答,也是我们高等教育把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所以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我们中国高等教育的面貌。

        在这样一个四新建设过程中,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工作可以说成效显著,在理念上高校与行业企业产业之间主动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模跟产业需求的夹角越来越小。在学科专业结构上,学科专业结构跟区域发展的匹配度越来越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大概2012 年、 2013 年的时候,我们每年会收到很多政协委员的建议,大概我们每年会处理几十个关于学科关于结构的提案或者建议,到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提案和建议了,也就是说我们学科专业结构已经做了很大调整,匹配度是越来越高。在机制建设上我们是以组织模式的创新,不断的推进改革的机制越来越优化。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央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我们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这样的新技术背景下,在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高等教育必须要推进创新。而且现实来看,我们现在面临卡脖子技术的硬实力、锐实力的问题,包括卡脑子的科技元实力、根技术的问题,包括卡嗓子的文化软势力、巧实力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所以,这次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高等教育只有一句话,叫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也就是说我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回答,我们的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而教育强国高教这样的问题。

        在今年1 月 12 号,召开 2023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怀进鹏提出高等教育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现实,第二是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现实。所以高校要做好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头雁,做好我们的火车头。

        所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必须打造一个新生态,这个新生态,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加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加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聚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更加聚焦塑造数字化新形态。

        第一个是更加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以破解卡脑子问题来推动卡脖子问题实现根本性扭转,所以我们在基础学科,在关键领域,在这个人才培养中,我们通过向上贯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通过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向下衔接,打通我们的基本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动,开辟人才一体化识别、选拔、培养、升学通道。特别是要推动左右协调,特别是一部六院计划,通过科教融汇百所千室万人行动,构建联合导师团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这是基础学科。在一些关键领域,通过产教融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瞄准未来五年的需求,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瞄准未来十年需求,我们来建设专业的特色学院,包括示范性能源学院、示范性密码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等。通过跟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这样的特色学院,造就未来拔尖的人才。

        第二方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首先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包括国家产业重大需求,也可以是省里的也可以是区域的也可以是市里的,围绕这里面关键宫共性技术,包括颠覆性技术,有力的支撑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包括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思想要改变,要紧贴生产一线实际,要把我们的教育跟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在闻不到硝烟的地方研究真刀真枪的问题,拿出货真价实的惯用成果,构建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和社会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创新体系还有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在这里面,我就想,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组织模式的创新,高校一定要打破学科、院系、产教之间的壁垒,建设我们的特色学院,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这里面不单纯是某一些问题,而是通过问题牵引来进行一些人才培养组织模式的创新。还有内容方法的创新,包括我们建设一些新兴领域的教学资源,包括要深化一些跨界融合和破界的创新,创造更加充分的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类型的专业、不同教学形式对教育资源海量的需求,这里面都是必须要把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考虑进来的。在这样的机制下搭建一些产教,我们现在已经搭建了一些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我们也实施了,我们在座很多学校都参加了,产教融合的协同创新项目,这都是我们在培养机制上的创新,特别是让大家深入一些理论上的实践,我们在普及化阶段每个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类型的专业,如何在里面培养适合这个区域或者行业发展的人才。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在我们实践中理论的梳理,反过来指导我们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发展。

        第三个要打造产教融合的核心课程体系,就是我们现在,从专业方面来说,我们教育部等五个部委今年上半年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我们想通过学科专业的优化,我们每个产教融合,包括我们产业支撑的、瞄准的应该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把它打造成学校的优势特色,形成优势特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一些跨院系、跨学科、跨知识领域复合型课程,更高水平更快迭代的建设产教融合的资源。在教材建设上,除了传统的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应该怎么办?数字化教材为新形态教材增添了新的可能。还有实验教学,虚拟教学实验,还有沉浸式教与学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包括学习组织,通过建设新兴专业、交叉专业、微专业等等人才培养项目,包括现在要推动的未来学习中心的试点等等。就是在这些工作,打造产教融合核心体系的过程中都需要产业的积极参与,因为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要把我们高校人才的同质化推向一个多样化,向多样化转变,就是我们说高等学校原来是金字塔的结构,我们希望变成五指山的体系。金字塔是学科导向的,如果服务产业服务学科发展必然会导致五指山。

        那么这样我们实施系列101 计划,通过我们的特色产业,每个特色专业领域建设一批核心合成,然后配套核心教材,最终通过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专业的集群。这个工作我们将分三个层面实施,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学科领域,第二个层面关键领域,正在启动,下一步启动地方高校的 101 计划,我们通过课程改革的小切口,解决人才培养的大问题,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强突破。

        第四希望以数字化构建产教融合教育的新形态,因为数字化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学习革命、教学革命、质量革命的重要引擎和催化剂,我们怎么把静态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改革的新动,建设部建设国家高教智慧教育平台,包括我们一直在推动重塑数字化的育人新范式,包括我们现在慕课建设,包括慕课里面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我们经过多年,大概十几年的发展,我们数字化已经在格局上改变了老师的教,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方式,特别是现在我们少数学校进入到以数据驱动的教学管理,最终我们希望未来改变高等教育的新形态。数字化应该说现在大家也都能看到了,如果我们能够把数字化高等教育增加进去,意味着我们抢占未来高等教育的制高点,掌握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所以我们希望以数字化来构建我们产学教育新形态,至少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数字经济时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新内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时代特征,可以把我们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赋能各产业升级,包括物大智云移等等这些内容进入到教学领域。第二方面通过数字学习资源赋能学习新形态,我们经常讲现在是互联网原住民,我们如何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我们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的数字平台,来涵盖我们企业实践的实训平台,数据平台、数字图书馆、模拟系统、模拟沙盘、虚拟仿真等等,这样构建一个学习的新平台。通过数字教学资源创新教研新形态,现在通过我们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把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联动起来,这样打造更好的教学教研的新形态。我想做好这些工作是未来推动我们产教融合这方面工作的重点。

        我的演讲主要就是我们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把它融入到我们创新人才培养,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当中来,通过构建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打造数字化教育新形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分享到: